醫院是人們的健康守護者,而在醫院中,有一個默默無聞的角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醫療機構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及無菌物品供應的平臺科室,是醫療護理工作正常運行的保障,是醫院感染控制的心臟,也是醫院最為森嚴的地方,它就是消毒供應中心。你或許對這個地方不甚了解,但它卻是醫院運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消毒供應中心的重要作用和特點,看看它如何守護著醫院的健康。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的重要支撐部門,類似于人體的肝臟。它在醫療過程中承擔著類似于肝臟的功能:過濾、清潔和保護。消毒供應中心通過清洗、消毒、包裝和滅菌,過濾掉醫療器械和物品上的污染物,確保它們的無菌狀態。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預防感染發生的重要防線,消毒滅菌工作在保障醫療安全和患者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
當進入消毒供應中心,你將會發現各個工作區域有著不同的功能和任務。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消毒供應中心的各個工作區域:
去污區是污染區域,它包含了回收、器械清洗消毒和污染物品處理的區域。 1.回收區:工作人員在這里接收從各個科室回收的使用過的醫療物品,如手術器械、診療器械等。在回收區,物品會進行初步的清點分類和檢查整理,確保每件器械都能夠進入正確的處理流程。 2.清洗區:清洗區是用于清潔醫療物品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工作人員會對醫療器械進行清洗和去除表面的污垢。清洗區通常配備有專業的清洗消毒設備,如超聲清洗機、清洗消毒機、煮沸機等,以確保器械徹底清潔的效果。
在包裝區,工作人員會將已經清潔和消毒的醫療物品進行檢查保養及包裝。認真查看每一把器械清洗質量,功能狀態及干燥程度。經過嚴格的質檢把關再次核對后,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與包裝方式進行包裝,包裝的目的是保護醫療物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無菌性。
滅菌區是進行器械和物品滅菌的關鍵區域。這里配備了專業的滅菌設備,如高壓蒸汽滅菌器、低溫等離子滅菌器等,在這個區域,工作人員會根據醫療器械的種類和材質要求等,選擇適當的滅菌方法,如高溫蒸汽滅菌、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EO滅菌等,以確保醫療器械達到無菌狀態。
發放區是供應中心提供醫院無菌醫療物品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工作人員會根據科室的需求和申領,將無菌物品發放給使用部門。
消毒供應中心中每個區域都承擔著重要的任務,確保醫療器械和物品的清潔、無菌和安全。這些工作區域的密切配合和嚴格執行各自的工作流程,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醫療質量安全、病人生命健康安全,也是醫院感染遏制的有力保障。
回收:指在醫療過程中,醫院各科室使用后可重復使用的手術器械、診療器械、器具及物品進行密閉式回收到消毒供應中心。
分類:回收的器械、器具和物品根據其材質、精密程度、污染種類及程度、結構復雜性和功能等進行分類放置。這有助于后續的清洗、消毒和包裝工作的順利進行。(工作人員需要對這些器械進行嚴格分類,以便后續選擇不同的消毒、滅菌方法,否則很容易對醫療器械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
清洗:是去除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上污物的全過程,清洗流程包括沖洗、洗滌、漂洗和終末漂洗。
消毒:清洗后的器械和物品進入消毒階段。消毒是清除、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的處理。常見的消毒方法包括熱力消毒、化學消毒等。
干燥:消毒后,器械和物品需要進行適當的干燥,以防止細菌滋生和再污染。通常采用醫用干燥柜干燥或壓力氣槍干燥的方法。
檢查:指在包裝前對可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與物品進行清洗消毒干燥質量、數量、功能狀態核查及養護、組裝的過程。如果發現損壞或有異常情況,需要進行相應的修復和保養。
包裝:經過檢查后,將待滅菌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醫用包裝材料反復折疊或密封,使之形成屏障,以便于滅菌后在儲存、運輸過程中保持無菌狀態。包裝材料通常包括紡織品、一次性醫用無紡布、硬質容器盒、醫用紙塑/聚烯烴塑包裝袋等。
滅菌:包裝好的器械和物品需要進行滅菌處理,以確保其無菌。常用的滅菌方法包括高壓蒸汽滅菌、低溫滅菌等。(針對每種不同器械都有不同的對溫度和壓力的耐受性,選擇合適的滅菌方法,如:耐濕、耐熱的器械、器具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耐濕、不耐熱的物品宜選用低溫滅菌。)
儲存:經過滅菌后,無菌器械和物品被儲存起來,以待使用。存放區域需要符合特定的要求,如溫度、濕度和無菌環境等。(空氣質量2級,微正壓,空氣中細菌指數≤200cfu/m3,物體表面及工作人員手的細菌指數≤5cfu/cm3,溫度<24℃,濕度<70%,換氣次數4~10次/小時。)
發放:根據使用科室的申領需求,無菌器械和物品被發放到各個臨床科室和手術室。無菌物品發放前首先確認無菌物品的有效性,遵循先進先出原則。植入物在生物監測合格后方可放行,發放記錄具有可追溯性。
這些流程的嚴格執行是為了保護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健康和安全,預防交叉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生。